發(fā)布日期:2013-12-16信息來源: 政府辦點(diǎn)擊: 次我要評論()
楊素梅
桑干河畔黃陽山的高聳雄偉,造就了涿鹿這片古土的好風(fēng)水。黃陽山中的清涼寺,方圓數(shù)百里內(nèi)一處年代久遠(yuǎn)的佛寺古剎,獨(dú)占了這方山水的精華,也支撐著這方人的向善靈魂與做人信仰。除了文革間中斷了一陣,之后再度興盛。進(jìn)山拜佛者,登高觀景者,尋幽探奇者,避暑納涼者絡(luò)繹不絕,無數(shù)的人一齊向這里匯集。近年來的香客信眾成批地增加,光北京、天津前來的居士就有上千人。五至十月間的游客信眾擠滿了蜿蜒山路。
早就想在這云中的寺院住幾日,與山林草樹們?yōu)槲,與五色的野花們依偎,深切地感受離塵遠(yuǎn)市的清凈淡泊,體悟僧人們無牽絆之歲月。看那短墻不礙青山遠(yuǎn),感那亭臺(tái)殿廟盡悠閑,品那磚屋石磴入綠翳,沐那天晴地暖花氣洇。遠(yuǎn)離往來熙攘,錢來錢去的甚囂塵上,投入進(jìn)萬慮皆空、星月相伴的古壇梵宮,那真是人間難得幾回有的際遇了。
因?yàn)樯酵舛嗌偌t塵中的燈紅酒綠,一次酒場上的醉者喧嘩,無不是世代人都浸泡熏染過的混濁。一夜歌舞狂歡過后,無不是一種躁動(dòng)浮華后夢一般的空虛,要尋找靈魂安定,就只有到出世的佛寺道觀中,去獨(dú)享那份林擁樹抱,鳥鳴花芬的詩畫境界。
那年,所有的綠色植物都憋著勁吐翠噴綠的七月,放下所有的瑣碎顧慮,為了這座兩千多年古剎的資料不至于遺失,邀了朋友帶了孩子特意進(jìn)山拜訪了七十三歲的主持果均大師,并在寺里住了一宿。一路上,所有的花草樹木蓬勃到了極致,綠染峭崖霄壁,翠浸石隙巖罅,降雨量比別處多的山中遍地生綠。白天寺里的果均主持帶著寺內(nèi)僧人自己動(dòng)手往甬路上鋪磚,我們幫不上手,就四處去走動(dòng),去撿拾了半日山路樹叢中的紙片、可樂瓶等垃圾。
傍晚時(shí),果均師傅才有了空給我們講寺院的歷史典故,晚上又給我們放了食素者長壽與食肉者短命的錄相,說人們吃的肉不是他的祖先就是他的親人。因?yàn)楣鶐煾档剿轮袝r(shí)間不夠長久,他知道的也不細(xì)。對于東漢建寺,唐宋明清時(shí)興盛的悠久歷史也講說不清,能禪與普照法師高僧的故事知之不多,可惜許多的歲月都成了空白。加上文革徹底摧毀,清涼寺大部是新建的,果均師傅也是外地來的,不由地感嘆,大概清涼寺的前世今生無人能言說的清了。
臨睡前師徒三人去做晚課,囑咐我們早早安息,不要大聲說話,不能隨便走動(dòng)。并且四更天時(shí)他們起來做早課時(shí),要我們也不能躺著,必須起來打坐。原來寺里的規(guī)矩很多,并不似俗世人們以為的那么簡單,更不是想出世的人們想像的那么自在。
原想山林中樹木縱深廣袤,夜間一定有鴟鵂類發(fā)出森人的怪叫,或許野風(fēng)嘯吼,巖石嗚咽,不知這一夜能有什么樣的驚懼恐怖。然而,萬簌俱寂,風(fēng)不吹草不動(dòng),樹不搖梟不叫,靜的沒有一絲兒聲息。一切的林音都被層層的綠葉吸附了去,所有的蟲聲都籠罩在厚厚的植被下,蝶蜂都醉倒在花芳草馨里。如漆的夜色黑的純粹無雜質(zhì),勝似一潭黑色的深湖。潮濕的空氣滋潤著肌膚,即使在室內(nèi)也覺得吐納比別處舒爽。不是四更天僧人們起來敲響木魚,誦唱經(jīng)文,不是老大蚊虻叮咬,睡得竟比往日在家中安然恬適。
等師傅們做完早課,趕緊推開門窗,晨曦中滿眼是翠綠欲滴的綠樹,入耳的都是各式鳥雀的啁啾。門前階下的庭院磚地上縫隙間鋪著翠苔,數(shù)畦蔥青的生菜地稠密的竟肥爭腴,撲地的霧嵐打濕老塔荒丘,垣外的菜花開罷果花開。待推開寺院的木門,出了曲折的紅墻,沿著苔浸的小徑下到坡底的菜園,崖畔下幾畦菜蔬蓬蓬勃勃,林樹邊數(shù)架瓜籬纏纏裹裹。只顧前后左右地欣賞贊嘆,竟然驚跑了樹叢中幾只胖大的灰色野兔,嚇飛了菜地里數(shù)只斑斕的雉雞;仡^見那崖根處的幾埂半人高的金針花尖苞正在挺挺地綻裂,暈染出大片的嫩黃。
抬頭仰望,四圍皆青青蒼蒼的高林樹墻爬滿了山峰,密不透風(fēng)的古松枝椏蓊郁繁蓋,濃重人墨綠隨著山勢層迭綿延。眼前只有綠,抬頭只是綠。空氣濕漉漉,葉片們油浸水洗過似的晶瑩。腳下的石路滑溜溜,枝頭的鳥兒忙著梳理打份,黛色的山巒堆翠迭碧遮天蔽日,擠得旭日彩霞半晌午都照不進(jìn)林間寺院。綠色絞纏糾結(jié)在一起,千青萬碧里找不到出山的路,朱朱粉粉野蒿間的寺廟也如跌進(jìn)綠海中的彩舟畫舫般半露半掩。
在寺院里靜靜地吃了三頓齋飯,齋飯是米飯、豆腐干、白菜、點(diǎn)心,米糧與豆制品、點(diǎn)心都是山下的信眾們背來的。吃齋飯也有規(guī)矩,僧人先做禱告,供奉神佛。吃飯不須出聲,不能剩飯,因?yàn)槭O嘛垙N師就得全部吃掉,泔水里不能有一粒米,吃飯、睡覺、說話、走路件件樁樁也都是修行!
下山時(shí)走過磨得暗暈奇紋十分清晰的千層石磴,背陰石縫里的蒲公英大如臉盆,路兩邊高挺茂密的墨色荊棒野樹老態(tài)龍鐘。歸去的游人都沿著深壑邊的山道幾度隱現(xiàn)閃回,觀不完林林山葡萄顆顆紫,賞不夠株株枸杞果粒粒紅,嘆不盡滿地野草皆中藥,撲不住黑底白花的蝶兒戲花叢。入山的綠色走廊般把人一一吐出,猶自快速地把山林閉合,再回首已找不到進(jìn)寺的入口。似山僧不理浮生塵世如麻的煩心事,獨(dú)留青山老樹黃菊白云,連林間的幽鳥也嫌游人們呱吵,都飛到遠(yuǎn)處的枝頭上去一聲聲啼咕。
下山了,不斷地回首云中綠海間的古剎寺院,心中思謀,為了這花草樹木,以后還會(huì)再二再三地來吧!
上一篇:三祖文化 ——中華兒女的驕傲
下一篇:涿鹿老樹傳奇